当前位置:

首页

>

55周年

>

学院巡礼

>

正文

      

五十五载育人路 风雨兼程铸辉煌

作者:    发布时间: 2011-12-24   【浏览次数:  次】

五十五年斗转星移,弹指一挥。伴随着我国社会变革和改革开放的步伐,我校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已经走过55个年头。从1956年应运而生,到1997年两校合并,再到如今的发展壮大,半个多世纪以来,太原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始终以培养国家急需人才为己任,紧密联系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取得了累累硕果。为完善太原理工大学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回眸五十五年的风雨历程,留下的是几代成教人肩负使命的坚实足迹,记录的是他们与时俱进的拼搏精神。

一、岁月更替  薪火相继

五十五年风雨兼程,沧桑巨变。太原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是原太原工学院、山西矿业学院和山西省纺织工业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工作的延续。上世纪50年代初,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要,根据党中央提出的“两条腿走路”方针,太原工学院于1956年8月开始举办夜大、函授教育;山西矿业学院于1961年8月举办函授教育;山西省纺织工业学校于1985年开办中国纺织政工干部业余进修学院山西分院,同年举办自学考试;1986年3月,国家教委成教字050号文件批准在该校成立中国纺织政治函授学院山西函授部。

十年浩劫,我校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处于停滞状态。1979年9月,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太原工学院在全国率先恢复夜大学。1979年12月,山西矿业学院恢复函授教育部,1980年恢复各地函授站。1984年,太原工学院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并成为山西省首批开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院校之一。1994年至1995年,太原工业大学和山西矿业学院的成人教育学院陆续成立,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1996年,太原工业大学和山西矿业学院在国家教育委员会开展的成人高等教育综合性评估中被评为优秀。1997年3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太原工业大学与山西矿业学院进行实质性合并办学,成立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山西省纺织工业学校并入太原理工大学。合并后,太原理工大学成为山西省学科门类齐全、专业覆盖面较广,在校生规模最大,体现山西经济特色最明显、服务山西经济建设最直接的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管、经、体、美等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山西省唯一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国家中部重点建设的五所高校之一。1997年7月5日,太原理工大学正式挂牌,同日,太原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挂牌成立,三校成人教育办学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和优势互补。2005年,太原理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更名为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08年9月,职业技术学院并入继续教育学院。

如今,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毗邻美丽的汾河西畔,紧俟迎泽校区和虎峪校区,占地面积40余亩,建筑面积2800平米,现有教职工48人,在校学生2.6万余名,有独立的教室、报告厅、语音室、计算机房、篮球场、餐厅、公寓等场所。生活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雅。55年岁月的洗礼,留给这里的不是沧桑,而是愈发青春的容颜。

二、开拓进取  彰显特色

五十五年辛勤耕耘,硕果累累。经过55年的探索与发展,在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引下,太原理工大学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始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企业急需人才的重要使命,始终坚持教育创新、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在山西省教育厅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下,学院紧密联系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始终坚持开拓进取和求实创新,深度体现干就干好,争就第一的敬业精神,以内涵建设提升特色,以特色建设谋求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教育教学体系。

经几代成教人的共同努力,如今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已成为山西成教事业的一朵奇葩。学院依托大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鲜明的办学特色,根据企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专业设置,突出教育特色,把提高成教师资整体素质当作战略任务来抓,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既具有较高理论素质又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五十五年来,广大教师为学院的发展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争做观念改革的先行者和技能教育的实践者,用严谨求实的教风,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为成教事业发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成教五十五年,是历任领导和教职员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发奋图强的五十五年;是一代代风华正茂、志存高远的校友们自强不息、勤奋好学、不断创造奇迹的五十五年;也是全院职工不负上级关怀和社会厚爱、弘扬传统、与时俱进、续写辉煌的五十五年。

2010年,在新一届校领导的带领下,成教事业不断壮大。学历教育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办学模式。教学形式包括业余教育、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等;办学层次包括专科、高起本、专升本、工程硕士等。截至目前,函授教育开设26个本科专业、24个专科专业;在校学生数量已从开办函授教育初期的几百人发展到2.3万余人,教学站点分布于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多个地市的高校、大型工矿和企事业单位。业余教育先后开设25个本科专业、18个专科专业,在校学生数量已从开办业余教育初期的几百人发展到3500余人,教学站(点)主要分布在太原市。

通过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强化质量监控和质量保证体系,我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各种荣誉纷至沓来。1996年荣获全国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全国夜大函授评估全省第一称号;1997年获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99年获山西省教育厅成人教育先进学校称号;2007年获全国成人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山西省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全省成人函授本科教育评估第一称号;2008年获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十一五”教材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获山西省成教协会教改一等奖、山西省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被列为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示范基地建设单位;2011年获山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先进集体称号等。

1984年,我校成为山西省高等自学考试第一批委托开考的主考院校之一,到目前为止也是全省唯一的理工科类主考院校。从1984年至今,先后开设了工商企业管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采矿工程等十个本科专业和采矿技术等八个专科专业。二十年来共毕业学生10600人。2001年开始申请授予学位,已有181人自学考试学生获取工学学士学位。自学考试作为我院重点建设的“潜力工程”,正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标,不断加强自学考试课程体系建设,完善“立交桥”、“学分制银行”的改革方案,加大了自学考试的改革力度。

五十五年的办学过程中,学院摸索出一套成熟规范、富有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五十五年来,无论人事如何更迭,机构如何调整,学院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放在首位,将之作为学历教育的生命线和学院建设的主旋律。全院上下凝心聚力,教学管理部门同志从严治学、坚持崇尚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层次、高水平、高效益的工作原则,保证了学院教学工作能稳定、有序、顺利开展。学院从教学管理、考务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管理和站点管理等方面,相继出台了《教学管理工作规范》、《考务工作管理条例》、《学籍管理工作条例》、《教学督导巡查和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站点评估检查制度》、《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制度》等一系列管理规定和措施,有效地保证了各项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学院教学研究部门先后几次修订教学计划,编写了400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编印了40多个专业的毕业设计、毕业实习指导书,组织教师编写了9部中国煤炭成人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011年9月,教学科研部门更名为继续教育研究中心,并赋予探索现代化远程教学模式的新使命。目前,已筹建一个高标准的视频课件录播室,引进和改造教学视频课件23门,自主录制视频教学课件9门(次),录制专家讲座20余场(次),于2010年,首次在全省将远程教育模式引入我院函授、业余教学中,为成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并出台了《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远程课件教学管理规定》。经过近两年的运行得到了师生的好评。此项工作也得到了省教育厅领导的肯定。近三年来,学院组织有关人员积极参与成人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已承担并完成7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并发表25篇学术论文。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两校合并时,在册学生只有4744余名,到2011年时,达到2.6万名。迄今已为国家培养了9万名本、专科毕业生。他们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同志获得了国家、省、部级奖励和荣誉称号,不少同志走上了领导工作岗位。

校友是母校最为动人的名片。函授59级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专业毕业生卞学海,历任山西省委委员、山西省电管局局长、华北电管局副局长、中国华北电力总公司副总经理等职;函授63届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韩英,历任山西省委副书记、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等职;业余85届工业自动化仪表专业毕业生何存富,毕业后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成为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任职于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等职;自考89届采矿专业毕业生任建峰,现任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斜沟矿长,先后获得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山西省科技进步奖。函授93届会计专业毕业生亢龙田,当选为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杰出工人、矿山铁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们用事实证明:成人学生,同样大有作为!

三、求实创新  服务地方

五十五年自强不息,继往开来。继续教育是高校体现服务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形式。我院立足大校以工为主的传统办学优势,始终坚持教育创新、服务社会的使命意识,把继续教育事业的发展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前提下来谋划。

1998年两校合并,学院成立培训部。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确定为: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社会考试认证服务。主要开展山西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全国英语等级考试。2004年学院班子调整,在保留原有社会考试认证服务的基础上,开始拓展其他项目。于2007年承担吕梁市煤炭安全监管人员岗位业务能力培训项目,承训学员497人,项目成功开展,得到社会和企业好评。

2008年,学院党政班子基于国家学习型社会构建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需求,结合成人教育发展趋势和学院现状,提出了新形势下学院“两个转变”和“五项工程建设”的发展思路。两个转变:由传统办学模式向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办学模式转变;逐步实现由传统的单一学历教育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的转变。“五项工程”:和谐工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院工作,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为主题;基础工程:以保持成教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中心;潜力工程:以利用本校优势教学资源增设自学考试本科专业、面向全省高职高专在校学生和社会辐射为方向;希望工程:以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课程、面向学历后人群扩展知识、提高技能和提升素质为内容;生命工程:以网络技术为手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改造传统成人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为目标。“五大工程”是一个基础平台,走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是实现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继续教育的基本保证。

2009年3月,学院在原培训部的基础上正式组建公共管理培训部、工程技术培训部、经济管理培训部、国际教育培训部和远程教育培训部5个非学历教育机构,组建了开拓创新型的非学历教育队伍,围绕国家战略发展和地方发展需求,主动开放办学,争取发展空间,标志着学院进入一个继往开来的崭新起点。

2011年10月,为使我校继续教育工作能更好地为区域和行业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在认真调研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成立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并出台《太原理工大学非学历教育管理规定》以“积极发展、规范管理、保证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统一归口管理学校非学历教育工作。由学校分管继续教育工作的副校长任主任,委员由学校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全校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规划、政策拟定和运行保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继续教育学院。规范学校非学历教育报审、宣传、教学计划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学籍管理、收费等制度;制定收益分配和激励奖励政策等。学校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成立,标志着学校非学历教育工作进入一个规范有序的发展时期。

2009年以来,结合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产业调整和振兴十大产业规划需求,我校非学历教育发挥灵活多样的办学优势,依托大校人才、知识、学科和技术优势,主动参与,积极担当,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结合山西转型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先后开展了山西省煤炭主体专业大专层次“五长班”、“六长班”培训、山西省党政干部城乡规划建设专题培训、山西省非煤矿山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专业证书》班培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定向培训、河北旭阳焦化有限公司煤化工专业培训、中国人民解放军6904军工厂设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培训、长治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专题培训、汾西矿业集团煤炭主体专业委托培养等50余项不同层次、不同规模和不同对象的非学历教育项目,承训人数达4万余人(次)。

学校的非学历继续教育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非学历教育素质和能力。我院一直致力于帮助非学历教育教师正确认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高校本科教育与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之间的内在统一;把握成人“教”与“学”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市场规律建立酬劳机制;多渠道、跨区域遴选整合非学历教育师资,逐步稳定了一支由“高校名师、行业专家、社会专家”组成的非学历教育师资队伍。

随着非学历教育内容的不断扩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维系学校非学历教育工作开展的工作也日益繁杂,管理内容由单一的非学历教育服务逐步扩大到学校非学历教育的咨询、起草方案、洽谈合作等。学院从2008年以来,非常重视建立一支稳定的管理策划队伍,发挥其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不断增强管理队伍,整合多种资源和专业化管理两个能力的建设;通过逐步开展培训项目,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完善培训管理项目。

针对社会需求,不断创新非学历教育模式,向社会组织和个体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近三年来,我校非学历教育不断探索研究,针对不同社会需求,创新教育模式;针对不同受训对象,优化教育计划和培训方案。以“一切非学历教育都以受训对象掌握国家相关政策、熟悉行业规程、增强实践能力和提高理论水平”为核心,开展灵活多样的非学历教育。目前已基本形成:政府部门党政干部岗前专题培训、政府委托高端专题培训、行业主体专业委托培养、国有大型骨干企业专题培训、国有大型骨干企业专业人员岗位业务能力考核、企事业单位订单培养、第二学历专业转型委托培养、培训结合学历“1+1”培养、大学生就业前专业转型培养等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模式;与国家重点高校联合招生、实现资源共享的高校合作模式;大学生专业水平能力考试考前辅导、社会企业专业人员国家注册考试考前培训、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前培训等多形式、多内容的社会服务模式。

目前,我院已建成山西省城市建设规划干部培训基地、山西省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基地和教育部、山西省工会干部培训基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服务示范基地、山西煤炭职工教育基地;全国英语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山西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考试考点、全国注册测绘师太原理工大学考点。这些已成为我院为地方开展主动性、个性化服务的标志性成果。

几番耕耘,几番收获。2006年10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太原理工大学考点被教育部考试中心授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董瑞玲被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陈建萍被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09年12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太原理工大学考点被教育部考试中心授予“先进单位”,陈建萍被授予“先进工作者”;2011年12月,邢平伟被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授予“全国成人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继续教育学院全体同仁将秉承“求实创新”的校训,坚持“干就干好、争就第一”的敬业精神,坚持“开拓进取、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办学原则,开创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山西地方经济的转型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再铸辉煌。

版权所有: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西矿街53号 邮编:030024
晋公网安备 14010602060240号 晋ICP证05000465号